




2025年10月,仁新焊机机器人(成都)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仁新机器人”)多点发力、稳健进阶:仁新机器人CEO胡豪杰受邀出席青年浙商相关大会与复旦科创企业家营,链接高端资源、共议硬科技企业管理与增长;仁新机器人COO肖依林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(央视总台)成都展演,系统展示“手—眼—足—脑”工业具身智能技术体系;公司同步参加船舶工业数智化创新技术交流大会,面向高端制造核心工序深度对接需求。仁新机器人坚持“技术驱动、生态共融”,持续打磨核心能力、拓展多元场景,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。
链接浙商新力量
CEO胡豪杰受邀出席青年浙商大会

(胡豪杰当选副会长)
2025年10月18日,上海市浙江青年人才联合会、上海市浙江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暨2025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阿纳迪酒店隆重举行。大会以“向上生长”为主题,汇聚各界青年企业家、人才代表及嘉宾,共同见证青年“两会”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诞生。作为工业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代表,仁新机器人CEO胡豪杰受邀出席大会,当选副会长,并荣获“成长之星”奖项。

胡豪杰(左三)接受 “成长之星” 奖项表彰
活动现场,胡豪杰与各界青年精英共话创新创业趋势,探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路径与机遇,分享公司在工业智能化、机器人技术创新中的实践与思考,展现推动产业升级与科技融合的积极探索。
未来,仁新机器人将聚焦工业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突破,主攻多模态感知融合、复杂工况自适应控制等关键方向,强化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的柔性作业能力;同时进一步推动杭州研究院建设,待建成后依托其研发协同优势,联动产学研资源,加速技术成果转化,构建 “研发 - 应用 - 迭代” 的产业闭环,让实验室技术高效落地产业一线。更将以全球视野推动中国工业具身智能走向世界,参与国际技术标准构建,让自主创新的机器人技术服务全球制造业升级。
此次参会,既体现仁新机器人在浙商青年群体与科创生态中的积极参与,也为公司链接高端资源、拓展合作网络提供重要平台。未来,公司将继续秉持 “技术驱动、生态共融” 理念,与各界伙伴携手向上生长,共创智能工业新未来。
学在复旦,智创未来
仁新科创企业家营之旅圆满收官

2025 年10月23日,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企业家营 11 期正式开营。仁新机器人 CEO 胡豪杰作为工业具身智能领域创新代表,与脑机接口、商业航天、AI 等前沿赛道的 33 位科技创业者共同入选,开启系统性管理认知学习与生态链接之旅。

仁新机器人CEO胡豪杰(第二排左二)
本次开营仪式以 “破势领变” 为核心主题,聚焦科技企业在技术浪潮与市场波动中如何坚守科创本质。复旦管院陆雄文院长在致辞中强调 “无科创,无未来”,提出科创企业需通过系统性管理修炼提升抗风险能力与长期竞争力。胡豪杰表示,参与此次企业家营是仁新机器人强化管理思维、链接顶尖科创生态的关键一步,未来半年将与学员深入探讨硬科技企业战略规划、资本路径与团队建设,为公司在工业具身智能领域持续突破积蓄力量。
围绕营会 “智创未来” 主题,仁新机器人已明确行动方向:将营期所学转化为实践,一方面推动与复旦等高校在 “多模态感知、复杂工况自适应控制” 等核心技术的潜在合作,加速技术迭代;另一方面依托营会生态链接更多伙伴,推动工业具身智能技术向船舶制造、高端装备等细分场景渗透,助力 “中国工业具身智能走向世界” 的愿景落地。
作为国内顶尖科技创业者赋能平台,复旦科创企业家营已连续五年提供原创管理方法论与生态支持。此次仁新机器人的参与,将进一步夯实 “技术 + 管理” 双轮驱动模式,强化其在工业具身智能领域的中坚力量,为智能制造升级注入更多动能。
仁新机器人COO肖依林
亮相央视总台成都展演
近日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、四川总站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,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、成都高新区管委会、锦江区人民政府、温江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 “智享未来 —— 保姆机器人大会” 成都展演,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1 号馆拉开帷幕。作为成都工业具身智能领域的代表企业,仁新机器人 COO 肖依林携核心技术成果登台,展示成都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的创新实践。
本次展演为期两天,汇聚全国 100 家相关企业、数百家投融资机构及领域专家,首日参与人数超 5000 人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,并通过全媒体平台传播。
展示环节中,肖依林聚焦仁新工业具身智能的核心竞争力,重点展示企业以 “手眼足脑” 构建的技术体系:其中,3D 视觉技术为 “眼”,可精准捕捉工业场景中的工件细节与环境信息;仁新 AI 算法为 “脑”,融合海量工业数据实现参数自动匹配与决策优化;SLAM 自主导航技术为 “足”,搭配柔性执行机构 “手”,形成 “感知 - 决策 - 行动 - 反馈” 的完整闭环,让机器人在石化装备、轨道交通等复杂场景中具备自主作业能力。目前,这套技术体系已在国内多家石化装备、轨道交通企业规模化应用,累计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,不仅凭借 “高精度、高适配” 特性解决了传统工业生产中的效率与精度痛点,更形成了从技术研发、场景适配到商业落地的完整商业闭环,服务覆盖从单机供应到整体解决方案输出的全链条。
互动交流环节,与会嘉宾围绕工业具身智能技术创新、场景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,多家企业向仁新机器人表达了合作意向。肖依林表示,成都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,为工业具身智能创新提供了良好环境;未来,仁新将持续深耕该核心赛道,深化工业场景技术研发,助力成都工业具身智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仁新机器人亮相
2025船舶工业数智化创新技术交流大会
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,以 “新质生产力助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” 为主题的2025船舶工业数智化创新技术交流大会在山东烟台举行。仁新机器人作为 AI 及具身智能领域创新企业受邀参会,与全国船舶制造企业、科研院所及顶尖供应商的 300 余位专家,共探行业数智化转型路径,深度对接全智能焊接与切割等核心工序的设备需求。
当前船舶工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,2024年中国船用切割设备市场规模已达 48.7 亿元、海上焊接设备规模突破 86.3 亿元,且 2025年预计分别增至 53.2 亿元、96.7 亿元。但行业 “小批量、多品种、非标件占比高” 的生产特性,催生了对特种机器人的迫切需求 —— 尤其在全智能焊接与切割环节,既需适配中厚板加工的等离子、火焰切割设备,也需满足 LNG 船等高端船舶精细化加工的激光切割装备,更需能替代人工、实现高精度作业的智能焊接系统,而当前智能焊接机器人在船舶行业的渗透率仍较低,存在巨大替代空间。大会明确,船舶数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,需通过机器人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,破解生产效率与精度难题。
针对行业需求,仁新机器人展示了现有技术适配方案:具身智能机器人可覆盖全智能焊接与切割场景,凭借自适应控制技术,既能灵活应对不同规格非标件加工,适配小批量、多品种生产特性;又能在极端作业环境下保持高精度,匹配激光切割的精细化与焊接的稳定性要求;同时依托数据驱动能力,可与船厂生产体系联动,优化工序衔接,助力提升设备利用效率与生产协同性。
未来,仁新机器人将持续深化具身智能技术与船舶场景的融合,以全智能焊接、切割装备为核心,紧跟船用设备智能化、高功率升级趋势,助力船厂构建可视化、可预测的智能化生产体系,为船舶工业新质生产力转化提供支撑,同时深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生态合作,助力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。
——END——
在线咨询